WFU WFU
2014年12月27日 星期六

陳為廷性騷擾風波之筆記

神能載舟,亦能覆舟

造神這件事情,在反旺中媒體壟斷那時,已經有過激辯有興趣的人可以估狗:社運需要英雄嗎。不過可能會看到很多吵架,而我個人的看法是,神做了對的事情,效益來得較快,也較省力,但當神做錯了,跌得也深,整個圈子因為一尊神的過失而被埋葬也不無可能。

由陳為廷和林飛帆、黃國昌組成的「島國前進」,不論他們有意或無意(我猜是有意),島國前進就是個充滿光環的團體。而事實上,活躍在社運的人與團體成百上千,只有島國三仙成為一般人眼裡代表社運界的人物,如果他們出席活動,媒體就會注意,大眾也容易發現這些活動。

我反對造神。世界上沒有完人,林飛帆也失言過,黃國昌的政治判斷也未必都對,柯文哲也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造神的過程就是告訴大家要挺神,而這根本上是反智的,是不鼓勵思考的,所以是危險的。講是這樣講,但在我關注社會的這些時間裡,大部分都和三仙的價值判斷接近,所以對於三仙造神的效益,好像還可以接受。然而陳為廷出包了,帆昌又太顯得情氣相挺,就有一股深沉的風雨欲來的感覺......


但造神要怎麼檢討呢?其實很多社運朋友都無意造神,但主要是外在環境使然,大眾不可能去認識每一個社運人物,所以只能認識幾個媒體常講的人。我只能說,對支持造神效益的朋友來說,當原先得到光環的的人摔下來,就需要有人能重新接住,但每個人都有優劣,我希望取得光環的人,是能將光環和其他人分享的人,讓群眾不只是看到幾個寡頭代表整個社運界,讓更多朋友一起嘗試上媒體、進行論述,彼此都能在磨練中成長,也更看見自己的不足。

這次島國前進很可能因為性別意識不足,而失去社運界及外界的信任。如果明星團體能有更多女性角色加入,或許就不會這樣?

我個人的態度與轉變

在陳為廷「自爆」之前,我對他選苗栗立委是很期待的,因為陳為廷確實深入許多苗栗的弱勢議題,我又可以接受由他代表社運界,進入國會發揮力量,並藉由媒體光環加速議題的見光與傳播。

自爆之後,我第一時間覺得,這個演出可能是整個團隊的考量,不論主因是不是想掌握主動權。但如果是我,料想這麼嚴重的「對他人產生侵害」的作為,我應該會把我的「具體道歉行為」都一次講到位。(我認為,政治人物是要為全民服務的,全民的幸福是自己當然的責任。個人當初的衝動不智是罪過,而最好的懺悔及彌補,就是全面的反省,並且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推動性別相關的進步政策與風氣,讓台灣人能減少對於性騷擾的焦慮。)

因為我原本對陳為廷從政的想像是好的,所以我第一時間的態度,和他革命情感夥伴出來坦的那些都很接近,覺得只要能把血止住,未來都能照原本規劃繼續走下去。接下來就是這血止不止得了的問題了。

在自爆之前,我覺得陳為廷是反應快、機靈、有些政治敏銳度的人,但在事件爆發的那天晚上,我對他的回應只提到「面對,交給社會公評」,是有失望的https://www.facebook.com/godhuen/posts/10203450080518807。因為只回應到這樣,使我覺得他對性別議題的認知,又或著是對於自己性慾的控制能力,是還沒準備好的。而後來情況又向下滑坡,也沒有即時填補,我也覺得,陳為廷還是下線重整好了。

一件一件事的爆發,圈內圈外的人都很驚訝,而所謂的「護航」,也一天比一天弱,呼龥退選的聲音也越來越大。高中那件事當然是稻草,但或許只是其中一支罷了。

性別意識的檢討

先說,我是吸收了網路上許多深刻的文章,我本身還需要多多學習。做為一個生理異性戀男性,因為處於父權架構的社會優勢位置,所以對於生理女性,以及受過性侵犯者,那份恐懼的感受,第一時間的同理並不足夠。所以我雖然知道性騷擾是明確的妨害他人行為,仍較傾向給陳為廷機會,期待他將功贖罪,救贖自己也改善社會,這樣走會是整體之最佳解。

我講得輕鬆,但我知道,那是我不曾面對的心魔,而一個「累犯」的心魔我難以想像,我也猜想還有很多只有陳為廷自己知道的過去。不免想起這篇報導

有很多網路上的討論文章,都點到這些事情:(1) 性騷擾、性犯罪並不屬於私領域,(2) 性騷擾是普遍存在的,若只集中檢討個人,沒辦法檢討到結構性因素,這些案例更會不斷上演,(3) 社運帶頭人物普遍為生理男性,又將光環集中在自身,也集合了生理男性的慣習,有意或無意地導致這些人性別意識不足的問題, (4) 人有慾望是正常的,而人性是複雜的,關鍵在於理解不該將自身的慾望強加在不情願的人身上,這是基本的尊重,如果做不到這份尊重,很可能會繼續出事,而做為公眾人物就更負面了。這裡集合了一些相關文章,但我的臉書上還有一大堆列不完

我重視性別意識,對我來說,這是同理心的展現。社會上既存的性別角色,在每個人或多或少必然要面對的社會化過程中,更為紮實鞏固,容易產生以自身性別為本位的價值判斷。而這不但映射到陳為廷自身,還有這些情義坦護的生理男性朋友。當我們發現他們的性別意識不足,則他們在未來參與公共事務上,對其他性別的同理和關注,也會比較缺乏,而這是需要去焦慮的。

情義相坦

像洪崇晏等等好幾個陳為廷長期的戰友,都發表了強烈的挺廷言論。這些言論也各有差異,但大致上來看,他們放大了陳為廷在社會正義上的理念與功績,而比較不計較性騷擾風波(例如只用幾句話點到他做錯了這樣子),也都看好陳為廷可以走出來,繼續當一個好的公眾人物。

其實這份坦護的心情,我很感同身受,因為陳為廷的功績確實很大,他推動了很多運動和議題,這部分是沒有任何人能磨滅的,而這群戰友也大多都是無私貢獻社會的人。不過人的情感是有限的,若聚焦在陳為廷的情感太深,通常很難拉出來看一下其他事情,導致太輕忽陳為廷的過錯、受害一方的感受、以及最重要的「言談中的邏輯」。

是啊,沒有人是完美的,陳為廷不是,愛護陳為廷的人也不是。而當陳為廷受到如此重創,對愛他的朋友來說,恐怕也要一起進入癒傷的療程了。

如果愛他,就幫助他征服心魔吧。我相信這些人都是立意良善的,都是希望社會更理想、更幸福,而透過這次的事件,有那麼多的生理女生出來揭露自己受害的記憶,不敢講的一定還有更多,這些都是不該被忽略的真實,更何況,這也是社會正義啊。


小補充一下,社運界充滿「自走砲」,就是很容易衝動暴走然後猛開砲的人。其實我自己也常常燒斷理智線(但我自認有在修正就是了),所以我很能體諒這樣的社運界,其實大家的初衷都是好的,就是希望社會更好,但畢竟還是要冷靜下來講話,或是帶著溫情,好好溝通,才容易打進大家的心底啊。

面對大眾

我們容易相信權威:相信老師是對的,爸媽是對的,專家應該是對的。又或著是在日常生活中,某甲做的一些事情,經驗上好像都對,所以就會比較相信某甲。

「思考惰性」的存在是人性的必然,因為每個人的精力腦力都有限,我們可能上班上課顧一家老小顧理財顧體能......生活已經那麼繁忙,如果什麼都要自己思考推理求證,實在相當累人。所以在某些自己不熟的方面,傾向找權威來相信,也沒有那麼過份。

會提到思考惰性,是因為我認為一般人平常不會關心社會事件的細節,也不會關心陳為廷過去的種種努力,但只要媒體一將他定調為「對蔣偉寧沒禮貌」,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他就只是個「沒禮貌的人」,而不會去關心「蔣偉寧到底做了什麼事,會被講偽善」。那「痴漢」就更不用講了,往後有多少人對陳為廷的形象,就是「那個痴漢」,而非「那個很用心在追求公平正義的人」呢。

這就是當前世道的「人品」、「名譽」,只要毁損就很難重建,即使我再怎麼試圖去強調陳為廷好的那一面,也很難打進群眾的心裡了。唯一的解方,就是「周處除三害」了。陳為廷需要靠自己的實際表現,揮別自己的過去,做到真正的承擔,才可能「翻平」回來。


另外,有些人會用性騷擾就是犯罪就是不對這人甚至是累犯來全面否定陳為廷,連帶排斥任何的坦護。面對這樣的聲音,我傾向借這篇文字來答覆。其實和我看待其他罪犯,甚至死刑犯的心態都相同,我不認為一個犯罪的人,其所有的罪過,都只由個人擔負,而無視這人是在怎麼從如白紙般的嬰兒,在社會中長大的現實。



關於「思考惰性」,我想要自我告解。其實我偶爾也會在臉書上偷懶「未看先讚」,反正依照經驗,或是只粗略看一下,就先相信那是值得分享的文章。不過我已經漸漸在改這個習慣了。有時候也會回頭來看,看到先前沒細讀的文章,其實有些我未必認同的環節,又或著有別人提出很有道理的批判,這時就有砸到自己信譽的問題。在確立把個人臉書當「準媒體」來經營後,我更珍惜自己的信譽,畢竟這是傷不得的。


父權結構才是問題

其實陳為廷的名譽,也不是什麼大事,真正的問題是長久以來對女性不友善的社會結構,簡稱「父權結構」。

陳為廷的臉書也有很多鄉民留言,有批判也有支持,也有些奚落,但有些奚落一看就知道這個人不懂尊重女性。PTT的表特版和八卦版就是真實社會的縮影,那邊對女性的意淫和輕薄是那麼地普遍呢。可見就算大家瘋狂地撻伐陳為廷,也只是審判了一個人,這社會的土壤仍然對女性不友善的。或許在此事件過後,「可惡,想揉」的推文數持續成長呢。(我自己是沒去研究啦)

性別議題是普遍存在的,而社運界耕耘性別議題的朋友也相當多,幾乎一半以上的社運女性,都能提出進步的性別觀念。陳為廷本次事件在媒體上漸漸落幕,這對陳為廷及他的受害當事人,及戰友,都是好事,但對整個社會來說,我希望性別議題能更廣泛被看見,被檢討及被實踐。如果不去碰觸父權結構,不可能形成對女性友善的社會風氣。(其實男性也有可能因父權解構受害的,但女性嚴重太多所以在此不提)

結語:轉機或是危機

陳為廷目前的狀態,應該是重創,看他含著淚在媒體前講話,心靈或許已大崩潰。而我關心的向來都是如何讓社會更好,而這正是多數社會運動的初衷。陳為廷過去長期為社會的公平正義戰鬥,偶然得到了神格的光環,但面對自己在性慾上的錯誤,挾著光環一起跌入深谷,而長期同陣線的戰友也如臨深淵。

抱持著讓社會更好的初衷,我希望陳為廷能得到適當的協助,使他面對自己的缺失,透過對性騷擾相關議題的認識與社會實踐,自己和社會同時得到改善。解方就在這裡,接下來就是為廷與戰友們的事了,加油吧。

而苗栗山線立委嘛,聽說傅偉哲要出線,同樣是個苗栗在地青年,關心在地議題,且已經被民進黨吸收為青年部主任。在我的印象中,他是可以託付的人。對啊,其實人才是很多的,不是非陳為廷不可。我相信經過這一事件,帆昌兩仙,至於下面的社運界,也會面臨更多的質疑和挑戰,但這都不是壞事,通過這些挑戰,調整自身的不足,才是根本上爭取大眾信賴的方式。

或許我真的很關心陳為廷,所以花了很多心思來寫本文,但我的想法是吸收社運圈內的各種觀點與討論。陳為廷的狀況很差,但我想他不缺關懷,而社運圈也不缺少修正補強的機制。總之就是個......大家繼續努力吧。
2014年12月11日 星期四

國道收費員兩三事

選前那天,我從汐五高架經過,看到下方的車陣,非常揪心,那時就想要寫文章了。這篇短短的文字,首先簡介一下抗爭,然後敘述我的立場,接著嘗試替收費員自救會回應一些批評,然後做個總結。

簡介

詳細的內容可以參考孫窮理的文章[1][2]影片一[1]影片二[2],及交通部的說法

我簡介一下:葉匡時認為他「該給的都給了」,這是指收費員身為政府約聘雇或臨時人員(收費員有兩種,但工作內容都相同),法律所保障的「離職儲金」和「優惠退離」。高公局表示,自民國95年起,每年收費員招考簡章及契約書上,都有說明實施ETC計程收費後即終止僱用,實施計程收費終止勞雇關係後法律上高公局並無安置收費員之義務。

自救會的訴求有三:第一個是年資的部分,基於收費員在崗位上連續工作多年的事實,應該拿回「被沒收的年資」。第二是在轉置到本薪較低的工作下「被短少的勞保退休金給付」。第三是因為遠通無法保障收費員得到適宜的工作,所以要有「多元安置」。

我的立場

年資和多元安置的部分,我完全支持,而勞保本俸那一項,我比較保留。以下解釋我的看法:

國道收費員「預期工作會被中止」是一回事,但爭取勞保年資是另一件事。雖然八年前的契約就這樣打了,但事實就是,收費站去年才開始拆除,顯示這段時間都有國道收費員的工作需求。應參考勞基法的精神:《勞基法》第9條,其中規定非「臨時性、短期性、季節性、特定性」不可以以「定期契約(像是一年一聘)」的方式約定。所以我完全支持收費員討回被忽略的年資。

爭取年資的背後,是非典型雇用的問題。國家機器帶頭大量運用約聘雇人員、臨時人員、勞務派遣等方式,背後當然有些因素,像是財政因素,公務員額精簡但是業務量龐大我的舊文:聊台灣的派遣現象,但站在勞方角度想,非典雇用往往縮減了勞工福利,當勞工權益受損時又難以爭取,這是很長久的問題。這在本次柯市長的勞動部長遴選PNN: 學者、學生、工運人士-誰掌勞動局?中,有多位自願者都提到,這是應該被終結的現象。我認為,聲援國道收費員,和聲援非典型雇用,是同一條戰線,長期戰略就是終結不公平的非典型雇用,讓勞工都能享有公平且應得的福利與保障。

關於本俸降低造成退休金被縮減的問題,這確實是一份損失,不過如果我是收費員,我比較不會堅持這一項,因為我知道我無法一輩子當國道收費員,我很可能會在另一個工作退休。不過「勞保退休金依據最後幾年的投保薪資來發」這個設計,對中年轉業的人來說,的確是吃虧的,或許也可以討論有沒有更公平更好的計算方式。

多元轉置的方面,遠通在和國家簽的契約中,就提到要保障收費員五年的就業,且維持原本薪資水平。只是契約另外有說,若無法安置,將提供五個月的轉職補償金,不知道遠通是不是覺得發五個月便宜多了,所以在職缺上就非常不體貼收費員,所以實質轉置成功率只有10%左右。在遠通做不到的情況下,收費員轉向交通部求助,也不能說交通部完全不負責,根據孫窮理的文章,中時的那篇前收費員找回穩定人生中時:前收費員找回穩定人生,他在中壢服務區的工作,也是自救會所爭取來的。只是需要更多的職缺來安置收費員們,交通部和遠通責無旁貸胡博硯:國道收費員抗爭 遠通與高公局責無旁貸

面對批評

網路上見到最多的「指教」,就是覺得收費員應該知足,他們原本的一個月三萬五已經算好了,而且當初簽下工作契約時就應該知情,早就該想好後路了,怎麼現在還出來抗議呢。也有些人站在國家機器的角度思考,覺得法律規定如此,就是如此,葉匡時和交通部已經盡了法律上的最大誠意和義務了。但這些理由我不同意。

一個基本的原則:我同意人應該要知足,但如果是自己應該得到的權益,就有充分的爭取理由。如果收費員冀望從抗爭中得到過度的利益,那就不該無條件支持,但目前看來,他們的要求都是合情合理的。

有些人反感是覺得收費員薪水太高了,所以不支持他們。如果你有這種,我建議您轉個念頭,一來收費員也有他們辛苦的部分,二來應該是去檢討您日常所見的薪資是否過低。台灣目前已經是國際認證,人力成本低廉的地方,老闆們能cost down就cost down,如果抱持減法的態度來看待其他人的薪水福利,一來助長減法的風氣,二來這些別人被減掉部分,並不會長到自己的身上,只會讓老闆們更覺得減低勞工福利是合理的。

早就知道會有今天,早就該想好出路,這種想法用來針對「個人不夠努力」,似乎有點道理,但這在這個結構上來看,是無情的。講「努力就會成功」的人都是後來成功的人,而努力但是失敗的人往往被忽略。一千多名收費員超過一半以上都有求職問題,這個比例絕對不是「不努力」就能蓋過的。徐偉群:國道收費員不能取得和其他事業單位約僱人員相同的保障,是因為立法者和行政機關做的決定,而這個決定跟這些人努不努力,有沒有能力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有什麼道理說,國道收費員別鬧了,你該拿的都拿了?這個「該」,根本就是建立在國家的不該上頭的。

而交通部的說法是「依法行政」,然而,用一年一聘來吃掉收費站工作的年資,是制度及法律不健全,而遠通能一再違約不繳罰款,就是「不依法行政」了,顯示交通部面對兩方的不同標準。收費員事件至少斡旋一年多,葉匡時大致上就是堅持不讓步,認為收費員自救會是一種要脅。也因此,收費員才需要走上街頭,引起更多的注意,喚起社會公評。

還有人說「只有一些收費員出來抗爭」,而且「抗爭者有好多不是收費員」,想要削弱這次抗爭的正當性。每個人對於自身的處境,都有不同的判斷,當我認為這是需要支持的抗爭,而我有空有能力,我就可能出現在現場,為了我心目中的公義而戰。而抗爭是一條辛苦的路,有些人的身體無法抗爭,有些人心有不甘但逆來順受,有些人需要面對自己人生中的其他面向,也有些人覺得知足了這樣子就好。我認為,想要批評任何一場抗爭,應該是針對訴求的合理性,否則都不是有效的溝通與對話。

還有爬上ETC架子那次,造成了國道大塞車。以目前台灣的民情來說,我認為這種抗爭方式,是很大的豪賭,因為很多道路使用者確實受了阻撓,且交通部也可能繼續堅持自己的看法,挾帶人民的怨氣,和收費員繼續僵持。至少過了一個星期,國民黨選輸,內閣大風吹了一次,還是交通部長的葉匡時並沒有任何讓步。戰爭還是要繼續,也真的很為絕食的六位勇者及所有收費員感到心疼。

結語

大選結束後,媒體一直關注兩大黨和柯文哲,收費員結束絕食後,繼續有些抗議,但已經不受主流媒體關注。葉匡時還可以在臉書上為自己辯護,意思就是收費員自救會那些要求他給不了,而且你看你看有些人就是接受了政府的條件和轉置現在生活好好的,你們在抗爭什麼呢,這樣子。

如果你的立場接近政府,如果你相信自由市場適者生存這一套,你可能會偏向葉匡時那一方,但我覺得員工轉置的部分,遠通實質上已經違約,如果交通部不開罰,又不協助多元轉置,我認為是瀆職。而年資損失的部分,我認為國家應該對這些收費員慷慨一點,至少可以在零和一百之間,取一個中間的均衡數,而不是用冰冷的法律和制度為由剝削他們。

什麼,財政困難,那遠通的罰款呢?當政府敢向財團要錢,我才會接受並考慮這四個字。

最後我真的建議大家,勞工階級應該團結起來面對政府及資方,目前的勞資結構對勞方太不利,有多少勞工對於資方的剝削和不尊重,都只能吞下去呢?當初政府及遠通公告收費員待遇時,又何嘗不是如此,大家都怕如果不接受他們的條件,可能什麼都拿不到,但是如果有工會,有力量,對於合情合理的待遇或補償,大家團結起來爭取,才有機會得到更多呀。看到一些同樣是勞方,但一副「勞方何苦為難政府及資方」的發言,真的很希望這些人能認清,這是弱弱相殘。

圖片來源: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41129/36236539/


2014年11月28日 星期五

選舉小閒聊

看到有些部落客,幾年前,也都是寫一些短短的隨筆,看起來也soso。突然就想每週固定寫點東西。



選舉的模樣

這張圖是選前一週,攝於北台灣的某一角落。

我是個往來於基隆與桃園的人。有一天騎機車進台北,發現台北的街道乾淨許多。詢問了一下,才發現台北市在2014年7月27日三讀通過,公共設施不得插設競選旗幟或懸掛布條台北市修法下禁令 公共設施不得插設競選旗幟或懸掛布條

我覺得這是個好的方向,原因有以下幾點:
  1. 美觀和環保的問題:廣告旗幟會影響整個城市給人的觀感,而且這些東西選後都變成垃圾。
  2. 淪為氣勢的比拼:看到別人掛的比較多,候選人不喜歡輸的感覺,然後就掛更多。最後演變成誰的財力大。

第一點和政治環境關係較弱,但從第二點出發,可以聊的就多了。


以目前台灣的選舉結果來看,「財力」和「氣勢」確實是選舉的關鍵,有勢的地方派系往往左右選舉結果。而這些地方派系,通常只在乎自己的實力,不太有政治上的理想,不會想讓大家一起更好,所以台灣政治好不起來。

看到很多有理想抱負,理念很好的候選人,因為沒有資源,沒有後台,曝光度拉不上來,還要面對強勢候選人的擠壓(威脅恐嚇都不意外),最後連保證金關於保證金,可參考:[1][2]都未必拿得回來。

我覺得,可以更好。

理想中的選舉

我理想中的選舉,每一位候選人,必須要站在平等的起跑點,而且被公平對待。舉例來說,有財力的候選人可以把廣告文宣灑得鋪天蓋地,這就不公平。媒體報導讓人民只看見某些候選人,這也不公平。在這些不公平之下,弱勢候選人不易拿回選舉金和選舉補助款關於選舉補助款,可參考這兩篇文章[1][2],這是不公平之下的更不公平。

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對選舉的廣告進行更嚴格的管制,把選舉補助款取消,經費用來幫大家做平等的宣傳--政見、辯論會、補助候選人進行政治活動......等等。

媒體也應該做到完全公正,人人均等。

而現實上,選民和政治工作者,都不可能一次到位,只能一步一步來。

「知」的管道

以前我們不容易知道官員們在做什麼,或是都只能看到政府包裝美化過的資訊。多虧了網路的發達,大量降低了人們求知的成本。舉例來說:
  1. g0v就努力地將一些政府資訊公開,並提供好用的工具,裡面資訊高手入雲(但任何人都可以加入)
  2. 沃草,希望在網路上集結公民的力量來改變社會,市長給問嗎國會無雙都是重要成果。
  3. flyingVweReport等群眾募資平台,如果有很好的構想但沒有錢,可以嘗試向大眾募資。
  4. 新興網路媒體一年前熱心網友整理的好媒體名單:現在有大量的網路媒體,有些甚至是熱血不領錢的,只為了讓更多人看見主流媒體見不到的資訊。
  5. 即時影像的傳播:例如三一八占領立法院運動,就有議場的即時影音,可透過網路讓大家看到裡面的情況。或是民眾在事後也會提供現場的影像。
  6. 社群網路平台:每個議題及組織都會將自己的資訊、懶人包等等,透過社群網路,快速地傳給訂閱者。(我的臉書又何嘗不是如此?)
  7. 強大的搜尋引擎:如果想查些什麼,不知從哪裡開始,就google吧。

政治本來就是大家的事,公共事務的種種,我認為都應該盡量公開,每個人都有「知」的權利。而當「知」變得容易,人們更容易關心政治,政府和民代就會更重視人民的觀感,如此的良性循環,總會讓政治環境漸漸改善。順代一提,眾所矚目的柯文哲團隊,也將開放政府做為競選主軸,競選團隊中有一群高手在裡面,希望這股風氣可以繼續擴大。

投給誰好

在投票這個節骨眼上,建議大家主動去注意那些小候選人,他們沒有強力的麥克風,但是有熱血,有理念。2014這次有很多優秀的人才,分享我有看到的部分:高雄大推基進側翼,綠黨我最長期關注的是王鐘銘,我家的張明麗也不錯,我看到最猛的政見是鍾君竺雞籠勃魯斯也大推,士林北投的王奕凱在三一八後網路上聲勢大旺,我覺得可以信賴。其實還有很多很多啦。

不過當然不是每個選區都能有好人選,這時候就要傷腦筋了。如果要讓選票達到最高效益,還是要找到那個最投得下去的。一票或許微薄,但若你真的覺得某個候選人很好,你當然希望大家都投給他。像我就會在臉書上為我支持的候選人「造勢」,像是分享連結、評論、按讚等等,我也很樂於和網路及日常生活的大家討論政治的種種。

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

聽說最近流行這個布條。我在開始關心社會之後,有一陣子,幾乎百分之百同意這句話,但我現在不會把它當口號。

國民黨當然是台灣社會的禍根,政治的亂源,他們掌握大量資源,卻只供養財團,無視一般人民,尤其這幾年的社會眾多事件,都一直顯示這個事實。然而我在意的是,這句話恐怕是過於簡化的解答。

我們要用什麼打敗國民黨?只有用進步、民主、公義的價值觀,來推翻國民黨目前代表的價值觀,台灣才會好。目前民進黨也不代表進步的價值觀,他們有很多都是和國民黨差不多的地方財閥,會為全民福祉努力的人並不多。如果要擁抱民進黨來打敗國民黨,民進黨也需要根本的改造,讓民進黨真的對得起「民主進步」這四個字。而這幾年來蓬勃的學運及社會運動,或許包含許多不同的議題及主張,但都積極參與社會,其中有些已經開始組織政治團體,推出候選人和政見了。台灣要好,關鍵就是如何讓這些「進步勢力」淘汰國民黨的腐敗勢力,民進黨腐敗的也一起淘汰這樣。

其實「中國因素」對台灣的影響越來越劇烈,中國的政府當然是野蠻霸道不民主的,所以台灣的路真的很難走。為了理想的社會,也只能小心翼翼地意志堅定地戰鬥下去了,要拼才會贏,投降會輸全部啊。

結語

這只是短短的隨筆,寫不了太多。總之我希望大家多多參與政治,政治之所以黑暗,是因為我們沒有用力去爭取光明。現在不關心政治,對個人來說,或許影響不大,但如果未來政治環境越來越壞,到時候想要爭取自己的自由,可能就沒那麼容易了。
2014年5月23日 星期五

我對死刑的看法

本來我的想法,也和大部分人差不多,覺得被判死刑的人,當然是罪大惡極,這種人若不給他死,怎麼能安慰受害者親友的心靈。再者,死刑也必須存在,對那些人才有嚇阻的作用,社會也會因此比較安定。

這幾年來,接觸了一些想法,使我對死刑的看法,不太一樣了。

以下是我現在的看法:


死刑的嚇阻


對於我們這些庸庸碌碌的一般人,死刑大概是有嚇阻力的。

大多數人平常不會燃起殺念,但如果有事了:例如感情受挫、被欺負等等,或許會燃起一股殺人的慾望。這時若想到後面的法律制裁,不理性的想法或許就此煞住。

但也有許多煞不住的。社會新聞常見的情殺事件,什麼潑王水啊、媽媽嘴啊,就是煞不住。這些犯案者,很多都沒有明顯徵兆的呀,事情一發生,親友鄰居通通跌破眼鏡那樣。


雖然死刑無法嚇阻所有的死刑案件,但仍有嚇阻效果。但如果死刑產生鼓勵效果呢?

從這次鄭捷的案件看來,死刑似乎有些鼓勵效果。據新聞報導,鄭捷表示「本來就想幹這件事」、「想要犯案然後求死」,如果都屬實的話。

雖然這可能令一般人覺得不可思議,但的確無法否認,有些人會藉由犯下這種案件,得到一些他所想要的東西。反正同樣賠上自己的命,找個轟烈的死法這樣。

從以上看來,死刑是嚇阻力強,或是鼓勵性強,就陷入爭論了。因為每個死刑案例,都有不同脈胳,所以對我而言,應該不會有簡單的結論。


報復


在認定對方罪大惡極的前提下,我們很容易覺得,這人就是該死,而且一槍斃命彷彿太便宜。我以前也是這樣想的。這是來自想要狠狠報復對方的仇恨,或是想藉此撫慰往生者在天之靈。

我目前的想法是,不論是前者或後者,最後都要使自己及其他親友,回到正常的生活,畢竟日子還是要過。

以回歸日常生活為前提。在我的個人經驗裡,我認為仇恨或報復心態,會增加自己的情緒,情緒回衝對療癒是種破壞。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情緒,就是放下。

不過,我沒有否定仇恨及報復心態的意思。我完全能理解這種情緒,如果被害者家屬認為,唯有讓他死才能撫慰及放下,我認為這也是犯案者應當面對的。

只是說,受害者也有各種正義觀。要是我,我不會要他賠命,因為此一命不是彼一命能扣抵的,我會去想,如何使自己及其他人被療癒,怎麼樣讓未來的社會更美好。


死刑與社會安定


我的粗淺想法是,每個嬰兒在社會化之前,都是空白且具可塑性的,因為社會環境,不論是大氛圍或是親友同學的小範圍,必然影響犯案人的身心變化。所以,我不認為一個刑案的發生,應該由犯案人完全負責,整個國家社會親友周遭,都可能影響了此人此生,

就算這個人基因裡就有反社會因子好了,也不代表這個人就活該被處死。這種該死的氛圍,難道不會助長某些犯案的火苗?或許可以用鯀和禹的治水,或是北風跟太陽的故事來說明吧,負面情緒的疏導,我認為溫情是比威嚇有效的。

很多人對廢死聯盟的「直覺」,是像2010的法務部長王清峰,那種宗教式的只要是殺都是殘忍的想像。但其實不是那樣,廢死聯盟並不是說廢掉死刑,一切就美好了。他們其實很努力在思考,如何讓社會更安定,只是廢死在目前社會裡,大家比較無法想像。大家可以多看看他們的理念內容,了解之後,再做進一步的評論。




行筆至此,以上是我對過去「支持死刑」的檢討。接下來要來講,我變成「反對台灣死刑」的心路了。


當死刑變成政治工具


這部分就很明顯了。三一八社運之後,群眾激動,羅瑩雪下令執行死刑,立刻槍決五個死刑犯。

過去我就認為,政府都在關鍵時刻,需要挽救聲望及民意時,才出殺手,這次的處決就更明顯了。我認為,死刑判決定讞到處決,應該要有個標準的程序,沒道理讓執政者突然來個措手不及的朝令夕斬。這樣的處決方式,我強烈反對。

(接下來會提到幾個故事,我希望大家點進去看,因為我的敘事文筆並不好)

再看下去。這次處決的名單中,有位劉炎國。邱顯智律師道出了他的故事。該案件過去在死刑及無期徒刑間徘徊;共死了兩個人,劉承認了第一個,但第二個,劉及證人都否定,最後判決卻判為劉所殺。劉的辯護律師一直努力要幫他上訴,也是完全合理,因為這其中確實有爭議。尚有數十名死刑犯,那一天,國家機器卻選擇他。

再看杜明雄、杜明郎兄弟(故事)。這是一起發生在中國廣州的強盜殺人事件,對岸認定為杜家三父子所為,而台灣這裡依據兩岸司法互助協議,直接接受了對岸的證據。在一個缺少對質,杜家認為有爭議的情形,尚有數十名死刑犯,那一天,國家機器卻選擇他們。

如果連台灣的司法體系下,都有數人冤死,中國的判決,我更不信任。我認為死刑是應該更嚴謹的,國家機器在特定時機殺人,還殺有爭議的人,甚至「幫中國殺人」,這樣的死刑,我絕對絕對不接受


常常可見一種言論,是說「台灣社會還沒成熟到可以廢除死刑」。但以目前台灣的狀況,我不認為台灣的國家機器有執行死刑的成熟度。

對,我不信任政府


在我的臉書塗鴉牆,有很多人支持廢死。其中有許多都很有道理,使我更傾向廢死這方,但國家機器的亂搞,才是我反對台灣執行死刑的最大原因。

國家機器是應該為人民服務的,但這幾年的國家機器,卻是破壞民主,貫徹財團意志,總統自己解釋法律,幾乎獨裁。關廠工人、樂生院、大埔強拆,那麼多那麼多衝擊民生的事件,有任何國家機器代表負責了嗎?雖然這些事件和死刑案不直接相關,但國家機器玩弄死刑的本質和這些事是一致的,都是政府失靈。

為了讓社會更好,修理國家機器,乃當務之急。

小結


我的心力有限,現在對於死刑,我是被動的資訊接收者,所以我的想法比較單純,較不深入。

如果國家機器能正常化,沒有罪犯權益受損,沒有冤案,沒有做為政治工具,這樣子的死刑,我可能可以接受。

死刑存廢與否,我或許無法確定,但對於這些重大的社會犯罪,我們都能想得更仔細、更深入,去探討如何讓社會更安定、更美好。我不認為殺掉這些人,事情就解決了。

我接受任何討論,這對你我,對社會,都有益處。

推薦閱讀:




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11/30,一夫一妻與婚姻平權的戰爭

今天可能是台灣性別史上重要的一天。捍衛一夫一妻價值的人們上了街,而追求不分性向婚姻平權這方,也在立法院前集結。

我們看到一夫一妻這方強大的動員力,凱道上出現了不亞於803洪仲丘案白杉軍的人潮,讓我見識到性別保守方的龐大勢力。


雖然婚姻平權這方,人數明顯不及,但我的立場很明確,我認為,只要大家視同性戀為自然,很多疑慮都將自然化解。

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大埔公義路未了:維穩與抗爭

這次大埔強拆的前因,請見前文:大埔公義路迢迢

7/18拆屋,7/19拆自救會棚子,晚上馬上畫行人穿越道,現場彷彿一乾二淨。

但大埔的火焰,已經開始燃燒,燒在馬英九、吳敦義、江宜樺和劉政鴻的周圍,也燒在許多人心裡。

本文將所有的後續抗爭打包起來,並針對國家機器的維穩,抒發一些心得。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大埔公義路迢迢

2013年7月18日,大埔四戶終究沒有守住。趁著天賜良機,自救會成員北上陳情,縣政府派來怪手,讓這四戶連見家的最後一面都來不及。

圖片來自苦勞網:強拆大埔4戶即時報導